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三

《佛羅倫斯市民報》

報紙簡介:

  在讀完《Fire in the City》指定章節後,我們這組決定以「報紙」的形式來呈現期中報告。這份報紙的新聞點是教宗亞歷山大六世(Alexander VI, 1431-1503)發給佛羅倫斯的聖馬可教堂(Convent of San Marco in Florence)的書信,我們設想當時的佛羅倫斯人大致可分為「支持」與「反對」薩佛納羅拉修士(Girolamo Savonarola, 1452-1498)兩個派系,而支持者的勢力應該是較大的,反對派被迫陷入「沉默螺旋」之中;然而這封教宗信件使反對派得到正當性,力量大幅提升,佛羅倫斯人信心動搖,社會動盪不安。


  於是《佛羅倫斯市民報》的薩佛納羅拉特刊誕生了,旨在呼籲市民不要相信謠言,更不能相信腐敗的教廷。透過對薩弗納羅拉的生平與其政治主張的敘寫,我們一一破除謠言,並透過「社論」明確表達立場。除此之外,我們也設計了「國際情勢」、「市民投書」與「皮耶羅專訪」版面,希望能更全面地呈現十五世紀末佛羅倫斯的全景;而其中市民投書與皮耶羅‧梅第奇(Piero de' Medici, 1472-1503)專訪也較富趣味性,稍平衡了前幾個版面的嚴肅內容。


報紙圖片:

※因為Blog能提供的圖片解析度有限,若是讀者看不清楚內文,可以連結到本部落格Picasa相簿,裡面可以放大以利讀者閱讀報紙以及圖片。(連結網址:https://picasaweb.google.com/103867028349079085064/uJcrYJ?authuser=0&feat=directlink


第一版


第二版(右半)、第三版(左半)


第四版(右半)、第五版(左半)


第六版

製作同學心得分享:


翁榛憶(臺大歷史系三年級)

    當初決定要做報紙時,認為這一個較單純且較好操作的形式,殊不知開始動筆之後才發現:「要寫的內容好多!」幸好我有一群認真負責的好夥伴,不僅接受我提出的構想,甚至還發展出更多可能,更難能可貴的是幾乎不拖稿!而張語涵同學雖然為旁聽生仍參與報告,負責彙整所有稿件、將人名地名中文化並且排版輸出,這份報紙能完成,她真的是不可或缺的大功臣。最後也要感謝李孟瑄助教給予的建議以及他帶班的「懷柔政策」,讓我們可以盡情地嘗試我們想做的東西而不會感到壓力。我們的報告仍有未盡完善之處,但這一次合作經驗讓我感到很愉快,用這樣較活潑的方式呈現所學也讓人收穫良多。



韓相旭(臺大歷史系二年級)

    我們所做的報告讓我得到珍貴的經驗。我們組選擇以報紙形式來做的方式。我假裝當成記者而寫我所負擔的部分,因此我以記者敘述的方法來寫作。這樣的方式使得我知道如何抓到核心的部分,而如何順利地整理。並且雖然我的中文能力不夠好,但是我的組員悉心幫助我,我也可以寫完我的部分。我藉此機會再感謝我的組員們。


 
 
王睫喻(臺大歷史系二年級)

    起初在選擇報告的呈現方式時,我們這組一致通過要以靜態的方式呈現。而靜態的呈現很容易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報紙,當初自己有想過會不會其他組也都做報紙,這樣我們的報告就不會太特別了,但也想不到其他更好的方式了。不過,在看見成品之後,真的覺得我們的報紙是獨一無二的。這一切很感謝助教和組員間的合作,以及政大旁聽生語涵精美的排版,最重要的還有組長歷史三翁榛憶學姐的帶領。總說萬事起頭難,她一開始就先設定好了頭版和主題報導,然後才是分發給其他組員來寫。能有構想真的是很不簡單的事,很感謝她的用心。我能做到的也只有把報導寫好而已,工作並不多,不過在當中還是學到了很多。像是更能以當時人的立場去看那個時代的佛羅倫斯,我覺得是對文本能更進一步了解的關鍵。

 
 
郭力榕(臺大歷史系二年級)

    這次世界史的報告,我們組別選擇了靜態的報紙來呈現。起初我們便決定了這個報紙的立場,也希望能夠用偏頗但又刻意客觀的敘述來表現媒體的嗜血性,但是果然還是走的有些中規中矩呢,比不上真正的媒體。各大版面都有明顯的主題,多是以介紹Savonarola的各種面向為主題,過程真的十分有趣,我們努力呈現了當代可能的社會觀感,組員之間配合的天衣無縫,特別是報紙最後排版的部分,看到成品的瞬間真的非常感動。


 
張語涵(政大中文系畢業)

    雖然並沒有編輯排版的相關經驗,但看到大家這麼精彩有趣的報導作品,除了油然生出「非呈現出大家的努力不可!」的使命感外,隨著反覆閱讀,整份報紙的架構和長相也漸漸在腦中清晰了起來,最後呈現出來的就是這份立場鮮明、外觀走假復古路線的「薩佛納羅拉粉絲報」。將印刷好的成品交給組員時聽到「好開心」的回應也是我最開心的一刻。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的作業經驗!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