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三

《佛羅倫斯週報》

報紙簡介:

   
1494
1117日法王查理八世(Charles VIII, 1470-1498)進入佛羅倫斯;同月2124日,發生衝突事件。我們將這份《佛羅倫斯週報》設計於1125日發行,是由於此時市民對於法軍的看法開始轉變、薩佛那羅拉(Girolamo Savonarola, 1452-1498)聲勢漸升,各種臆測與輿論四起的時候。

    《佛羅倫斯週報》的新聞、讀者投書都環繞著「法王進城」(一事見A1版「頭版新聞」),同時也用B1版「焦點人物」專訪皮耶羅‧梅第奇(Piero de' Medici, 1472-1503)、Sandro Botticelli的特稿〈擲地金石:Lorenzo與佛羅倫斯〉,以及兩篇市民投書作為先前佛羅倫斯發展的提要;〈Medici賄賂〉、〈到底法軍多可怕??〉、〈法國士兵騷擾婦女〉的新聞及徵才廣告、兌幣所宣傳、市民投書,加強讀者理解149411月發生的各項事件,並以薩佛那羅拉的深入訪談,凸顯當時這位傳道士的影響力;〈無名修士有話說〉、〈Santa Croce倒閉危機〉則是連結到未來佛羅倫斯政治及輿論變化,〈半島快訊〉暗示著佛羅倫斯可能將有瘟疫爆發。


        一篇特稿、三篇市民投書,報社的口號為「吾愛吾城」,將《佛羅倫斯週報》設計為匯集市民的各種意見、歡迎市民踴躍投書的刊物,是要強調當時左右佛羅倫斯命運的不只是法王查理八世、皮耶囉‧梅第奇、薩佛那羅拉,「市民」同樣也是構成佛羅倫斯這座偉大城市的要素,共同寫下歷史。


報紙圖片:

※因為Blog能提供的圖片解析度有限,若是讀者看不清楚內文,可以連結到本部落格Picasa相簿,裡面可以放大以利讀者閱讀報紙以及圖片。(連結網址:https://picasaweb.google.com/103867028349079085064/XhXVj02?authuser=0&feat=directlink


A1頭版新聞

A2一週大事

A3時事新聞

A4時事新聞

B1焦點人物

B2焦點人物

C1市民園地

D1社會時事



製作同學心得分享: 


王煥文(臺大歷史系二年級)
 
    這次的期中報告,對我來說是一次很新奇的體驗。過去的報告通常會有固定格式,而我也習慣於依照既有的方法來做報告;但是這次不一樣,老師不僅不限制格式,甚至要我們以「不一樣」的方法來完成。我已經不清楚當時是怎麼決定用「報紙」作為報告形式的了,但在做報告的過程中,這種異樣、新奇的感覺始終存在。當然,報告的內容、脈絡都要依靠紮實的閱讀來建構,整份報紙並非只有題材新穎而已。我們能在許多不眠之夜後趕出這份報告,都要感謝組員宛穎、書亞、正揚、昱臻,以及助教百里的幫助。



蔣正揚(臺大歷史系三年級)

    我覺得這次的報告過程是我必修課中挺有趣一次,不能說很輕鬆,但是卻相當扎實。過去我們總是依照固定的格式來寫報告,而且包括引註的方式都有規定,但這次卻是要我們自己發想,依照集體的創作、構思來將一個過去的歷史事件轉化為讓大眾更明白的形式,我想一開始對我們而言是有些困難。但隨著助教百里的教導、組員的同心協力,以及好幾個沒有睡覺的夜晚,還是完成了我們的報紙,用現今的報紙形式將文藝復興時的場景、人物呈現,可說是非常的令人振奮。最後,感謝昱臻、煥文、宛穎、書亞的齊心協力,讓我們完成我們的創作。


 
賴書亞(臺大歷史系二年級)

    在期中報告中算是淺嘗了當一個記者的酸甜苦辣。我們在文本中努力的尋找線索,用淺顯的文字轉寫出來,試圖加上一些趣味性,還有半夜趕「截稿」期限的緊張。在寫訪問稿的時候特別有趣的地方在於要設想訪談對象的回答,透過這樣的過程更能理解所謂的「歷史真實」,因為那個人物就在你面前被你「拷問」。我訪問的人是Savonarola,普遍被視為一個基督徒激進改革者,對同樣也是基督徒的我,或許比其他人更容易進入他的世界、他的信仰,對他的事蹟也更具有一份關懷,甚至「同理心」。這次期中報告讓我體驗到有血有肉、有情緒、有掙扎的的歷史。
 
 
林宛穎(臺大歷史系二年級)


    當初單純覺得報紙是個很有趣的形式、可以試試看,沒想到光是週報的架構就磨了非常久,要和佛羅倫斯未來的發展結合更是困難。我負責的是〈社會新聞〉、〈市民園地〉和及排版,在這期間還培養了超強的技能,到哪裡都可以趕稿子,等公車都可以蹲在路邊打開筆電寫稿。讀小說只能感覺到模糊的氣氛,但是寫〈市民園地〉時,要揣摩、想像,嘗試把自己推到過去,切換各個角色和立場書寫著,其實很煎熬:所有人都愛著這個城市、信仰著自己的神和信念的啊,不過在局勢混沌不清的佛羅倫斯,市民到底該怎麼做?自己寫市民投書,才能理解這是一件多難過的事。


 

李昱臻(臺大歷史系二年級)

      《佛羅倫斯週報》是我試著把歷史事件轉化為報紙的形式的初體驗,在這撰寫過程中,感受到歷史在故事和報紙形式所散發出來的氣息是如此的不同...。我們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,總是有著時間感,明顯是個後世對先前事件的評價和定位,而報紙的方式卻產生了一個有別於「歷史故事」的現象,有時空重疊的錯覺,而這錯覺又是如此的美妙,二十一世紀的學生,用十五世紀的記者和報社的新身分撰寫著十五世紀的事件,撰寫的過程和報紙的呈現,好似我同時看到了兩個時空,頓時間兩個相差五百多年的時代縮短了距離,而這樣兩個時空的連結乃是靠著記憶和強烈的想像力所構建的!最終報紙的呈現就是兩個時空交流所留下來的記錄。這樣的體驗對我來說既是歷史也是藝術!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